简单介绍一下 motorola edge s 的使用体验。

Motorola edge s 在 2021 年 2 月以最低 1999 元的惊爆价格出场,搭配首发骁龙 870 处理器 + 6/8GB LPDDR5 内存 + 128GB UFS3.1 存储,着实让人震撼了一番。虽然很多人都是在第一时间在「京东」预约,但奈何 10 点发售时所有配置在 1 分钟内售罄,根本抢不到。这给人留下了「耍猴」的坏印象。

不过还好,在 Lenovo 的线下渠道「乐酷」还是有机会买到的,但前期线下备货不是太多,每个店也就十几个的样子。据不可靠的销售朋友介绍,后面将会大批量供货,不用担心买不到。但在新年前可能只有 8+128GB 的配置。

还有不少人对 Motorola 都只是看看的「围观」态度,但奈何价格还是真香,很多老 moto 粉丝纷纷表示「爷青回」而热泪盈眶。如果您还不太了解这台设备,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体验提供一些(并不)实用的入坑参考。内容描述可能稍微偏向于技术方面,语言描述能力太差,请大家不要介意。

双挖孔屏幕

前置双摄使用了 2 个独立的挖孔,类似于「猪鼻」设计,有些人可能觉得不符合审美,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是“偷工减料”之举,实际恰恰相反。相对于大家所了解的「胶囊」形挖孔,这种独立通孔设计反而成本会更高。摄像头与面板的间隔会更小,实际拍摄体验将会更清晰一些。

Motorola edge s 的屏幕采用了型号为「天马 NT36672C」的 IPS LCD 屏幕,触控采用「联咏科技」家的芯片,6.7 英寸,1080×2520 的分辨率(1080P),409 PPI,与之前已发售的海外型号 Motorola One 5G 和 Motorola G 5G 一致。但这不表示这部手机就是换个 CPU,在中国市场冠上「motorola edge s」的名号蹭一下 edge 的热度。Motorola 只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在中国市场的可能性,迎合国内用户的需要,抢先在国内发售,后续将会继续推出同配置的海外型号。

这块屏幕为 DCI-P3 色彩标准,实际观感非常 nice。那当然不得不说 Motorola 对于在 IPS 屏幕的调色技术一直遥遥领先的,大概可以排到市场前三的层次,给人感觉非常细腻柔和。屏幕同样支持 HDR10 标准,21:9 的超宽屏幕无论在追剧还是在观影方面体验都极佳。

屏幕最高支持 105Hz 的刷新率,但目前用户仅可选最高 90Hz 的刷新率,105Hz 仍然处于开发之中,请耐心等待开发团队进行适配。

高频 PWM 调光

这块屏幕在低亮度下采用高频 PWM 调光技术。通过反编 dts 可看到如下代码:

qcom,mdss-dsi-h-front-porch = <0xa4>;
qcom,mdss-dsi-h-back-porch = <0x38>;
qcom,mdss-dsi-h-pulse-width = <0x0c>;
qcom,mdss-dsi-h-sync-skew = <0x00>;
qcom,mdss-dsi-v-back-porch = <0x16>;
qcom,mdss-dsi-v-front-porch = <0x20>;
qcom,mdss-dsi-v-pulse-width = <0x0a>;

但这并不代表这块屏就一定是非常伤眼。LCD 和 OLED 还是不同的。虽然低亮度情况下采用了 PWM,但频率较高对健康没什么影响。相比之下,我们更应该谴责的是使用低频 PWM 调光的 OLED 屏幕厂商。

下图为 iPhone XS Max 与 Motorola edge s 在屏幕亮度为 0%,快门为 1/10000 时的对比。

另对发布会以及客服回复的“全程 DC 调光”不专业(欺诈)行为表示强烈谴责。

当然 DC 调光也不是一定就护眼。就像是眼科医生叮嘱的那样,不管采用的是什么技术,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,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开着灯玩手机,将屏幕亮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,多吃绿色蔬菜,多出去参加户外运动,才是对眼睛最好的呵护。

充电

令一大令人「劝退」的理由,那就是充电功率只有 20W。通过功率表检测,支持的协议为标准 QC3.0 快充协议。

也许是为了减少成本考虑,但我个人认为将最大充电功率提升至至少 40W 才能符合当前主流标准,减少充电等待时间。但好在这款机型拥有 5000mAh 的大容量电池,双卡开启 5G SA 的情况下使用一整天没有什么问题。

该机没有无线充电功能,小小失望一下。

系统体验

Lenovo 的本地化团队已经完全摒弃了令人诟病的 ZUI 系统,转而使用基于纯净「原生」Android 11 开发的「MY UI」。整体流畅而舒适,老 moto 粉丝盼望许久的纯净系统梦终于实现了。

「MY UI」系统由原 Motorola 芝加哥团队与原 ZUI 团队共同开发,保证 2 年的主线系统更新(至少 1 次大版本更新),以及额外 1 年的安全更新。不用害怕像以前 ZUI 时期手机卖出来就不更了的问题。

整体操作界面完全原生,但我不觉得有什么用不惯的,可能是用多了纯净系统的缘故。对于其它国产 UI 来说,我只觉得臃肿复杂,完全没有继续用下去的勇气,对某些从其它机型转来的用户的需求了解并不是太多,但我觉得系统级应用双开、网速显示还是可以酌情添加一下的。

系统内置了基本 Google GMS 框架,但 Google 系服务,例如 Google Play 商店、Chrome、Gmail 等需要用户手动安装。

在 Moto 应用中可以对桌面图标形状、强调色、字体进行调节。嫌默认的圆方形图标丑的可以在里边修改。但 Moto 应用里内置的字体较少,且不支持加载自定义字体,如有自定义字体需求,后续只能通过 Magisk 或其它 ROOT 方式完成替换。对桌面、抽屉、负一屏等有更多需求的用户,可以自行安装第三方启动器。

Motorola edge s 支持「moto 显示」功能。虽然这个由 Motorola 自主研发的强大功能对于老 moto 用户来说已是老生常谈,但对于刚换 motorola 设备的用户来说可能比较陌生。在熄屏状态下,只需轻轻触碰手机即可速览时间、电量以及通知,支持在熄屏状态下点按直接打开通知内容,方便查看具体消息或是进行回复。有消息通知也会主动进行提示。忘记通知灯吧,那已经是 8 年前就应该淘汰的功能了。

只不过由于没有红外传感器,它不支持「挥手亮屏」功能,如果想看一下时间什么的,需要轻轻碰它一下才会显示。

其它 moto 特性也是齐全的。例如像是三指截屏、转动手腕秒开相机、切两下打开手电筒、将手机反转开启勿扰模式,也一个不少。都可在 Moto 应用中手动开启或关闭。

按左侧的按钮可开启「一键触达」功能,方便一键打开应用程序,例如出示健康码、扫一扫支付、浏览器、录音机等。

对于用惯了海外原生 moto UI 的我来说,觉得内置的第三方软件还是比较多的,像是百度、头条、抖音、京东金融、酷我、携程、腾讯新闻、唯品会、喜马、UC、墨迹,我个人是完全用不到,虽然可由用户自主卸载,但我认为不集成让用户手动选择是否安装那是更好的。奇葩的是内置第三方软件较多但手机出厂并未内置换机助手,这对刚换机的用户来说不是那么地友好,如果有迁移个人数据需要,需自行安装。

当然安装任何第三方应用不需要登录任何账号,开启 USB 调试模式也不需要验证 SIM 卡。这一点是非常好的。严重鄙视某些国产 UI 以安全名义,各种限制用户安装第三方应用的行为。

对于习惯使用 ROOT 以及自定义 ROM 的用户需要注意的是,解锁 Bootloader 后,设备将不再支持在线升级,如果有刷入原版固件的需求,请使用电脑通过线刷完整官方固件的方式完成升级(线刷也可保数据升级)。解锁 BL 后将失去所有保修资格。为防止用户解锁 BL 后退货,手机首次激活 7 天后才会自动开启 OEM 解锁选项。

USB 3.1 与耳机接口

Motorola 早在 2016 年推出首代拥有 Type-C 接口的 Moto Z 的时候,就已经支持 USB 3.0,关于 USB 速度完全不用担心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随机附赠的 USB 数据线只有 USB 2.0 规格,如需对 USB 速度有要求建议单独购买支持 USB 3.1 的线缆。

和 Motorola one 5G 相同,edge s 也延续采用了 3.5mm 耳机接口,无需专门再带一条 Type-C 转耳机适配线,这太实用了。

「手机桌面」模式

在 motorola edge s 上,内置了一个非常有趣儿的功能,那就是「手机桌面」模式。仅需要连接到 Type-C HDMI 线缆,即可摇身一变成为一台「电脑」,不过经测试在使用方面,操作习惯更像是一个 Android TV 盒子。

没有鼠标也没关系,可将手机屏幕转换为触摸板。但为了更好的体验,还是要接入蓝牙键盘和鼠标。当然 Type-C 集线器或者扩展坞也行,不过本人没有,也就没有测试。

测试在接入外置显示器后不能用手机的扬声器发出声音。

在某些界面的字体或者图标上,显示比较奇怪,还要等待后续继续适配。

网络

在移动网络方面,motorola edge s 支持 12 个 5G 频段,配合智能自适应天线阵列 (MAAT),极大地提高了传输速度和效率。在基站弱覆盖的情况下,也不会出现电话打不通,网络上不去的现象。当然具体网络如何还是要看当地运营商对基站的部署。

运营商支持情况:

5G 网络:移动 5G (NR TDD),联通 5G (NR TDD),电信 5G (NR TDD)
4G 网络:移动 TD-LTE,联通 TD-LTE,联通 FDD-LTE,电信 TD-LTE,电信 FDD-LTE
3G/2G网络:联通 3G&2G (WCDMA/GSM),电信 3G&2G (CDMA2000/1x),移动 2G (GSM)

网络频段具体为:

5G 网络频段:n1/n3/n5/n7/n8/n28/n38/n40/n41/n66/n77/n78
4G 网络频段:
LTE FDD:B1/2/3/4/5/7/8/12/13/17/20/26/28/32/66
LTE TDD:B34/38/39/40/41/42/43
3G 网络频段:WCDMA B1/2/4/5/8
2G 网络频段:GSM B2/3/5/8

由于我住的地方比较偏,5G 网络速度测试网速大概只有 300Mbps,比较丢人现眼。

由于中国移动 5G n79 频段并未实际大面积部署,所以 motorola edge s 硬件上并未设计支持这个频段。n79 频段属于超高频 5G 频段,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室内场景,虽具有超大速率优势,但部署成本实在是过高,功耗也不理想,也并未纳入全球主流 5G 通信标准。中国移动未来的主要方向还是继续部署 n41 频段。因此,不支持这个频段也无妨,完全不影响网络质量,也不会丧失 5G 网络体验。

在 WIFI 网络方面,支持 WIFI 6 802.11ax 标准,支持 WiFi 2×2 MIMO 技术和 DBS 技术,支持 8×8 MU-MIMO。测试实际网络速度可达 825Mbps。

拍照与摄像

Motorola edge s 后置摄像头为 6400 万主摄像头 + 1600 万广角摄像头 + 200 万景深摄像头组合,前置摄像头为 1600 万主摄像头 + 800 万广角摄像头组合。

后置摄像头还包含了一颗 ToF 传感器,增强拍摄能力。在录像方面,支持 Audio Zoom 音频变焦技术,即:在录像中,拖动拉近摄像头至声源位置,即可降低背景噪音,获得更清晰的声源录音质量。

前置摄像头提供 15 秒注视屏幕检测「心率」功能,比较有意思。但好像也没什么用?

拍摄质量方面,由于与 iPhone 12 Pro Max 相差较远,也就不再过多介绍这方面的内容,总结来说就是能拍照能扫描就行了,不要有过分要求,总体来说对得起这个价格。

手感

Motorola edge s 出厂自带了一个 TPU 材质软塑料保护壳,以及一张高清贴膜。由于我用惯了 iPhone 系列的液态软硅胶壳,TPU 油腻腻的触感让我感觉并不舒服。官方的套餐中没有额外配件可供选择,有更高手感需求还是要从第三方购买。但这部型号可能是由于刚刚推出,市面上并没有液态硅胶材质的壳,所以非常期望外壳厂商能够适配这部手机。

当然即使不使用自带的塑料保护壳,电池壳采用的塑料材质也不是太好,可能是出于配重考虑,亦或者成本原因,并未采用玻璃材质实在是非常遗憾。当然我个人还是觉得采用玻璃材质会更好一些,即使最终售价增加 100 元,也是值得的,即使会增加重量。

Motorola edge s 的整机重量为 215 克,因为采用了 5000 mAh 大容量电池的原因,稍稍偏重。

机身长宽高为 168.38×73.97×9.69 毫米,单手握持手感还算比较合手。但单手操作方面就非常吃力了,顶部的操作区完全碰不到需要另一只手来完成。

指纹位于机身右侧,与电源键合二为一,相比 Moto Z3,这体验要好太多了。解锁速度也非常迅速。

对于出厂这张软膜,非常割手,非常影响全屏手势 + 操作体验,我建议后续撕掉换高级点的。不过现在市面上也没有高质量的玻璃膜,同样期望玻璃膜厂商能够适配这部手机。

振动

说到振动,和 Motorola 其它机型相比,几乎没有区别。我目前的主用设备为 iPhone 12 Pro Max,由于我对振动要求并不高,也没感觉好到哪里去呢。对于这方面您可能需要自己亲手试一下才知道。

续航

由于这部设备不是我的主用设备,从拿到手机开机后,没充过电,插卡测试看了 1 个多小时的哔哩哔哩,然后放了一天多时间,还剩 42%。我觉得还可以。由恢复出厂设置导致电量使用数据图弄丢了,也就不继续测试了。

周边硬件

祖传的丽音降噪技术,也不得不提,它依靠三个 mic 共同实现,可使通话更清晰。

Motorola edge s 虽然支持 NFC,但没有 eSE 安全芯片,所以没有办法开发系统级的 xx 支付,仅能实现基本的 NFC 功能。门禁卡和公交卡功能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实现。

机身的防水等级为 IP52,可防生活溅水,但将手机直接丢进水里还是会坏的。

三选二式卡托,支持双卡双待及最大 2TB TF 卡。

支持扩展虚拟内存,但这个功能还没有实现,等待继续开发。

题外话

在硬件方面,这部手机几乎无可挑剔,合理的售价加上近乎顶级的配置,让更多用户能够体验到 Motorola 带来的强大魅力。

在系统本土化方面,力度还是稍显不足。纵然「My UI」纯净化的操作系统赢得了老 moto 粉丝原生党的强烈支持,但可能吸引不到从其它国产机型转来的用户。不过「My UI」才刚刚起步,我们仍然需要给 Lenovo & Motorola 一些时间,让他们能更好的去做本土化工作,力度仍然需要由他们来把控,如果定制化太深,走向 ZUI 的老路,也会让原生党不满。至于后期「My UI」能适配的怎么样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
至于有刷机爱好的用户来说,我将继续为大家适配该部机型的 TWRP 以及 Lineage 等第三方系统,您可通过关注我的新浪微博 @尘封晨晨 获取我的动态。至于 MIUI 等 GSI 系统,我对其了解并不多,可能会在闲暇时进行适配,但不要过多期望。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。